期刊简介
本刊登载内容为人与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噬菌体和病毒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成就,新进展。读者对象为病毒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者以及病毒学的医务工作者。是自然科学的核心期刊。在国外是MEDLINE、MEDLARS数据库,《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等的来源刊,在国内是《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医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摘》等的来源刊。已经加入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主要栏目有论著、简报、综述、述评、信息。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微生物学会
出版部门: 《病毒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87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1865/R
邮发代号: 82-227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86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病毒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微生物学会
- 国际刊号:1000-8721
- 国内刊号:11-1865/R
- 出版周期:
-
栀子提取物ZG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细胞吸附的影响
采用负染技术,借助高倍电子显微镜观察栀子提取物ZG作用后,病毒颗粒及其病毒吸附蛋白(virusattachmentprotein,VAP)的变化,考察药物是否直接改变或破坏病毒包膜蛋白的结构,使其失去感染性;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病毒,以肝素钠为参照,借助冷却慢扫描电荷耦合器件荧光成象技术,用Aquacomos软件进行图象分析,以探讨......
作者:郭姗姗;王秀坤;张媛媛;高英杰;黄洋;赵晔;巩文峰;崔晓兰 刊期: 2006- 03
-
尼帕病毒F糖蛋白在重组牛痘病毒中的表达及鉴定
尼帕病毒(NiV)F蛋白在病毒侵入细胞和诱导中和抗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over-lappingPCR合成密码子优化的F蛋白基因构建了表达NiVF蛋白的重组牛痘病毒(WR株)rWR-NiV-F.利用兔抗NiV血清为检测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到了F蛋白在重组病毒感染细胞中的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证明重组蛋白F0被裂解为F1和F2.以rWR-NiV-F感染......
作者:胡森;王清华;王喜军;程小文;步志高 刊期: 2006- 03
-
SARS-CoV核蛋白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寻找与SARS-CoV核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细胞蛋白,从而探索SARS-CoV的致病机理.可溶性表达SARS-CoV核蛋白,利用His标签和离子交换层析对表达的蛋白进行了纯化,获得较纯的可溶性核蛋白.再将SPR/BIA技术与MALDI-TOFMS技术结合起来,使用SPR生物传感芯片作为亲和吸附的表面,分别捕获2BS细胞和A549细胞裂解液中与SARS-CoV核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收集足够量的相互......
作者:王芹;郝永华;关武祥;于建石;张全福;李川;刘琴芝;曹守春;修梅红;刘峰;代晓霞;梁米芳;李德新 刊期: 2006- 03
-
检测粪便中GGⅡ型诺如病毒Real-time RT-PCR方法的建立
诺如病毒是世界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之一.为加强其控制,通过序列比对设计出针对GGⅡ型诺如病毒保守序列的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建立了TaqManReal-timeRT-PCR方法.结果显示,此方法对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高度特异,与轮状病毒、腺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无交叉反应,低检出限可达102拷贝,线性范围为109~102拷贝,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1.00.针对标准品质粒检测的批内实验变异系数为0.28%~......
作者:司红丽;王健伟;徐樨巍;王建华;屈建国;洪涛 刊期: 2006- 03
-
利用重组系统构建大容量噬菌体抗体库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获得人源抗体的重要方法,此文探讨大容量天然噬菌体抗体库在筛选人源抗体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抗体基因并且构建到含有重组位点的载体pDF中获得初级噬菌体抗体库,初级库在重组系统中重组之后获得了容量为9×1010的天然Fab噬菌体抗体库,通过序列测定和重组蛋白筛选来对抗体库的质量进行初步鉴定.对随机挑取的96个克隆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各种型别比例......
作者:关武祥;孙丽娜;刘峰;李川;王琰;李德新;梁米芳 刊期: 2006- 03
-
表达犬细小病毒VP2蛋白重组犬2型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对CAV-2的E3区的SspⅠ片段进行缺失构建了E3区缺失载体pVAX△E3,然后将CPVVP2表达盒连接到pVAX△E3的E3区缺失处,构建了CPVVP2表达盒的转移载体p△ECPV-VP2,用SalⅠ+NruⅠ分别对pPoly2-CAV2和p△ECPV-VP2进行双酶切,分别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目的片段,将含CPVVP2表达盒的SalⅠ+NruⅠ片段定向克隆入pPoly2-CAV-2载体,获......
作者:谢之景;夏咸柱;扈荣良;杨松涛;邹啸环;黄耕 刊期: 2006- 03
-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基因表达及核苷酸序列分析
探索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基因及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发生的关系.PCR法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中内源性逆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基因,RT-PCR法检测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表达.变性高效液相分析和序列测定LTR片段核苷酸序列,对不同株基因序列作同源性的比较分析.PCR结果显示:20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细胞中均获得内源性逆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扩增产物,嗜酸性粒细......
作者:滕智平;张萍;秦效英;潘秀英;郝乐;徐红;史惠琳;江滨;曾毅;陆道培 刊期: 2006- 03
-
中国首例iVDPVs病例粪便标本中病毒血清型分布和Ⅲ型iVDPVs VP1区基因特征
分析中国首例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immunodeficientvaccine-derivedpolioviruses,iVDPVs)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实验室编号为9230)12份便标本中病毒血清型分布和分离物中Ⅲ型VP1区的基因特征.31个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在2005年采用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和微量中......
作者:许文波;张勇;严冬梅;赵月萍;冷红英;王东艳;赵蓉;李黎;陈晓琴;胡莹;祝双利;李崇山;温宁;安洪秋;李杰;严旭玲;梁晓峰 刊期: 2006- 03
-
SARS病毒快速检测膜研制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CoV)的方法.从SARS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基因中扩增出羧基端片段,克隆并表达.用经Ni-NTA树脂纯化的表达蛋白作为抗原包被硝酸纤维素膜,捕获感染SARS病人血清中的抗体.抗原抗体通过渗滤在膜上反应,5min肉眼即可观察到结果.通过比较不同试剂用量条件下的结果确定检测抗原的佳浓度.通过本产品检测已经过ELISA验证的50份血清样品证明两种检测结......
作者:徐争晖;王业富;翟建新;詹喜炎 刊期: 2006- 03
-
北京地区人偏肺病毒膜表面糖蛋白G编码基因和特征的分析
为了解北京地区人偏肺病毒(hMPV)膜表面糖蛋白G编码基因的特征,提取2003年和2004年各6份hMPV阳性的临床呼吸道标本中的RNA,经用随机引物合成cDNA后,用特异性引物扩增G蛋白全基因,克隆至pBS-T载体中并进行测序.用生物软件与GenBank中hMPV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种系进化分析.12株hMPV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进化簇1和2.每个进化簇还可以再分为不同的亚进化簇.3株(2003年......
作者:朱汝南;钱渊;赵林清;邓洁;王芳 刊期: 2006- 03
动态资讯
- 1 人3型腺病毒六邻体高变区HVR1、HVR2、HVR5、HVR7的氨基酸修饰限制研究
- 2 GM-CSF在登革热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 3 SARS-CoV假病毒中和试验技术的建立及评价
- 4 人乳头瘤病毒HPV31型宫颈癌细胞模型的建立
- 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gp140包膜蛋白三聚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及其性质鉴定
- 6 HEVAg-PLGA纳米颗粒疫苗小鼠体内免疫学研究
- 7 甲型N9亚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进化分析
- 8 与CIK细胞结合的肿瘤特异性增殖腺病毒KGHV400的构建
- 9 山东地区16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序列分析
- 10 在中国卢龙县发现G5型人A组轮状病毒
- 11 HSV-1感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形成潜伏感染的初步研究
- 12 腺伴随病毒载体介导HPV16 E6E7基因转化人胎食管上皮细胞
- 13 基因10型Ⅰ类新城疫病毒的生物学与基因组学特征
- 14 流感病毒A非结构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 15 抗体应答研究技术在非人灵长类感染与免疫模型中的应用
- 16 猪轮状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17 呼吸道病毒多病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18 基于RIVEM的人肠道病毒衣壳表面结构绘制流程
- 19 戊型肝炎病毒高通量中和效价评价模型的建立
- 20 TLR2和TLR4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中的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