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登载内容为人与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噬菌体和病毒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成就,新进展。读者对象为病毒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者以及病毒学的医务工作者。是自然科学的核心期刊。在国外是MEDLINE、MEDLARS数据库,《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等的来源刊,在国内是《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医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摘》等的来源刊。已经加入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主要栏目有论著、简报、综述、述评、信息。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微生物学会

出版部门: 《病毒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872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1865/R

邮发代号: 82-227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86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病毒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病毒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微生物学会
  • 国际刊号:1000-8721
  • 国内刊号:11-1865/R
  • 出版周期: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收录:
病毒学报杂志2016年第1期文章
  • 鲤疱疹病毒3型研究进展

    鲤疱疹病毒3型(Cyprinidherpesvirus3,CyHV-3)是引起高度传染性锦鲤疱疹病毒病(Koiherpesvirusdisease,KHVD)的病原,该病毒自1997年首次报道以来,在全球多个国家传播、流行,范围覆盖亚洲、欧洲、北美及非洲多个国家,给鲤鱼及锦鲤养殖业造成无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鲤疱疹病毒3型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感染机制、诊断及防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鲤......

    作者:郑树城;王庆;李莹莹;曾伟伟;王英英;刘春;梁红茹;石存斌 刊期: 2016- 01

  • HIV-1疫苗免疫原设计的研究进展

    至今,艾滋病仍是人类历史上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设计和生产具有保护效力的预防型HIV-1疫苗一直被认为是战胜艾滋病的佳途径.虽然经过了数十年的努力,但有效的HIV-1疫苗仍未研制成功.在进入临床试验的5种疫苗中,只有RV144实验显示出31%的保护效力,但并不能控制已感染者病情进程.通过临床实验数据和体外实验分析,目前主要有两种免疫原设计策略:诱导广谱中和抗体(bNAb)和有效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

    作者:张晓红;王涛;于晓方 刊期: 2016- 01

  • 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自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被发现以来,已经在非洲、东南亚和美洲等地造成多次暴发流行,且在中国已有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报道.寨卡病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存在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亚型.寨卡病毒主要依赖感染病毒的伊蚊类蚊媒叮咬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以及血液和性传播.寨卡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血播散并可跨越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患者一般临床症状较轻,但有可能出现格林巴利综合症,婴儿小头畸形也与寨卡病......

    作者:张硕;李德新 刊期: 2016- 01

  • 疱疹病毒糖蛋白介导的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的分子机制

    疱疹病毒是一种由双链DNA病毒组成的大家族,包括a-、β-和γ-三个亚科,其糖蛋白gB、gH和gL形成细胞融合的“核心融合机制”.有些疱疹病毒还需要其他糖蛋白(HSV的gD、EBV的gp42和HCMV的gO、UL128-131)的调节作用,促进细胞融合.而糖蛋白gM或gM/gN却对细胞融合具有抑制作用.本文对疱疹病毒糖蛋白介导的细胞融合机制进行阐述,为进一步研究病毒致病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奉代燊;贾仁勇 刊期: 2016- 01

  • 人巨细胞病毒潜伏感染机制的研究进展

    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潜伏感染在人群中极为普遍.在儿科学领域,潜伏感染的巨细胞病毒激活后,可能导致死胎、流产、胎儿畸形、生长发育迟缓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在病毒潜伏感染过程中,机体会通过免疫反应或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等方式清除病毒.然而,在病毒与宿主共同进化的漫长过程中,病毒会调控自身基因的表达、宿主细胞微环境及免疫杀伤作用,从而达到与长期宿主共存的目的.目前研究揭示,HCMV的潜伏感染可能与病毒立即......

    作者:高慧慧;陶然;俞惠民;尚世强 刊期: 2016- 01

  • 抗埃博拉病毒核蛋白NP人-鼠嵌合抗体的研究

    埃博拉病毒感染致死率高可达90%,属烈性传染病,检测诊断对于疫情控制就显得异常重要.目前我国实验室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埃博拉病毒核酸进行确诊,但耗时相对较长,对检测的人员和仪器要求较高.ELISA法检测血清是病原学诊断的主要指标,该种检测方法简单易操作,能够有效判断患者是否感染埃博拉以及感染程度,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有力补充.由于埃博拉出血热在我国境内尚无病......

    作者:周荣苹;孙丽娜;刘洋;芜为;李川;梁米芳;仇佩虹 刊期: 2016- 01

  • 埃博拉病毒重组膜蛋白Gp-Fc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本研究利用HEK293F细胞表达了埃博拉病毒重组膜蛋白,并通过免疫小鼠初步研究了其免疫原性.按照人密码子使用频度优化编码埃博拉病毒膜蛋白胞外区基因,合成后将其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XG-Fc中,构建埃博拉病毒糖蛋白和人IgGFc片段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XG-modGP-Fc.利用瞬时转染技术,将融合蛋白表达质粒转染到高密度培养的悬浮HEK293F细胞中,实现了分泌表达.通过ProteinA亲和层析,得......

    作者:张晓光;杨韧;王娇;王轩;侯美玲;安丽娜;朱莹;曹玉玺;曾毅 刊期: 2016- 01

  • 埃博拉病毒扎伊尔亚型多引物自配引发等温扩增方法的建立

    鉴于目前埃博拉疫情在西非流行和输入国内的潜在风险,开发快速准确易普及的检测埃博拉病毒的方法对埃博拉防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建立一种基于颜色判定简单、快速和灵敏的方法,即多引物自配引发等温扩增技术(isothermalmultipleself-matchinginitiatedamplification,IMSA)应用于埃博拉病毒扎伊尔亚型的检测.该技术设计了分别对应于埃博拉病毒扎伊尔型核蛋白(nu......

    作者:李鑫娜;聂凯;王佶;张丹;关丽;刘军;柯跃华;周航宇;马学军 刊期: 2016- 01